bob博鱼官网bob博鱼官网目前,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和中科院等为代表的机构通过投资并购或战略合作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信创生态。为了进一步了解信创产业四巨头的发展历程、旗下或合作机构等,我们推出信创产业四巨头系列文章,以便大家学习~
自“棱镜门”和中兴、华为事件等相继爆发后,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国产替代。在此期间,以党政为主的领域率先试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下文简称“信创”)。随着试点不断深化和不断向金融、电信、交通等民生行业的拓宽,信创步入“黄金三年”:2020年,信创产业进入元年;2021年,信创产业案例应用大量落地;2022年,信创产业开始规模化推广。
从试点到推广,信创基础建设离不开产业链中厂商特别是巨头的全面赋能。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到办公系统,从基础硬件到基础软件再到应用软件,信创产业巨头不光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自下而上地打造生态链。目前,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和中科院等为代表的机构通过投资并购或战略合作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信创生态。为了进一步了解信创产业四巨头的发展历程、旗下或合作机构等,我们推出信创产业四巨头系列文章。
√ 中国电子成立于1989年5月,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集团公司。2021年12月25日中国电子集团总部正式迁驻深圳。
√ 中国电子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主营业务涵盖信息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等电子信息产业。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子拥有26家二级企业、17家控股上市公司。
√ 基于对数字化和信创化的深入思考,中国电子构建了被称为“PKS”的完整国产安全数字底座,布局国产计算产业链、安全产业链和关键制造环节。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集团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中央企业。公司前身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 1989 年 5 月。1995 年,原电子工业部对公司进行改组;2005 年 8 月,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并入公司;2006 年 11 月,公司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并于 2009 年 3 月变更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主营业务涵盖信息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等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多年来,中国电子在自主可控软硬件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CPU、轻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计算技术成果,将安全可信的基因深深内化于系统设计运行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安全可信的“PKS”体系。
2021年12月25日中国电子集团总部正式迁驻深圳。中国电子与广东省、深圳市分别签署了《关于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关于共同打造国家网信创新策源高地和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华为、中兴、腾讯、大疆、华星光电等一大批ICT企业的总部驻地,深圳自改革开放开始,便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城市,此次中国电子迁驻深圳,无疑是实力骨干央企和信息产业重镇的强强联手。中国电子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之间强强联手,以高质量服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重点,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成为促进央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
根据公司债券报告数据,中国电子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86.53亿元、2241.59亿元、2479.24亿元,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7亿元、9.52亿元、-6.71亿元。中国电子2020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亏损主要是全资子公司亏损较大所致。其中,中国电子2021年前上半年在下游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公司业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290.97亿元,同比增长31.27%;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11.04%。
从研发费用来看,中国电子研发费用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超过营收端增速,研发投入力度再度加强。其中,中国电子2018年至2020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9.16亿元、66.25亿元、81.0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7.06%、27.42%、32.71%。
从主营业务来看,中国电子主营业务包括信息安全、新型显示、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和高新电子等。其中2021年上半年信息安全业务收入为140.7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10.90%;新型显示业务收入391.72亿元,占比30.34%;信息服务业务收入为529.67亿元,所占比重最大,为41.03%;集成电路和高新电子收入分别为123.61亿元和105.22亿元,占比分别为9.57%和8.15%。
从时间维度来看,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类业务收入占比总营收重逐年增长,2020年受益于整机、服务器等多款产品实现量产,带动信息安全收入大幅增长;集成电路业务则受内部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收入有所下滑;高新电子业务营收呈现逐渐增长态势,新型显示则基本维持在750亿元左右。
中国电子主要以资本为纽带,以投资控股为管理模式,建立母子公司治理体系推动信息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新电子和信息服务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共拥有26家二级企业、17家控股上市公司,在全国打造了59家自建园区。
中国电子旗下上市企业分别为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600171.SH,以下简称“上海贝岭”)、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32.SZ,以下简称“深桑达”)、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021.SZ,以下简称“深科技”)、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66.SZ,以下简称“中国长城”)、冠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727.SZ,以下简称“冠捷科技”)、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775.SH,以下简称“南京熊猫”)、中国振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733.SZ,以下简称“振华科技”)、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600707.SH,以下简称“彩虹股份”)、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600536.SH,以下简称“中国软件”)、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光谷”)、晶门科技有限公司(2878.HK,以下简称“晶门半导体”)、中国电子华大科技有限公司(0085.HK,以下简称“中电华大科技”)、彩虹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438.HK,以下简称“彩虹新能源”)、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08.SH,以下简称“澜起科技”)。以上上市公司所属主要业务板块如下:
中国软件成立于1994年,主营业务为自主软件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化业务。自主软件产品主要包括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产品、以中软防水坝为代表的数据安全及铁路专用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信息系统集成、国产软硬件产品改造升级等;服务化业务主要为税务行业的信息系统运维和金融监管等。中国软件2020年营业收入达74.08亿元,业务范围覆盖税务、党政、交通、知识产权、金融和能源等领域。
中国长城成立于1997年,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业务为主,此外还包括高新电子、电源、园区与物业服务等业务。中国长城网络与信息化业务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国产基础软件适配测试能力及从底层芯片到顶层应用级解决方案的全系列技术能力。中国长城基于 PK 体系的整机产品在国内重点项目中占有率保持第一,多款产品进入国家相关部门采购目录。中国长城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4.46亿元,业务范围涉及政府、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
中国电子是国内领先的新型平板显示产品提供商,2020年公司完成公开挂牌出售主要平板显示业务,聚焦智能显示制造业务。冠捷科技、彩虹新能源和彩虹股份主要业务领域为新型显示。其中冠捷科技成立于1993年,专注于智能显示终端的智能制造,提供显示器以及电视机产品。其2020年营业收入达685.56亿元。上流原材料主要由彩虹新能源和彩虹股份供应。
集成电路业务主要由中电华大科技、深科技、上海贝岭、澜起科技和晶门半导体等公司负责。
中电华大科技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商,主营业务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开发、销售以及提供先进解决方案,产品应用领域包括身份识别、金融支付、政府公共事业及电信领域等。
深科技主营业务包括集成电路产品、自主研发产品及电子产品制造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其主要负责高端电子产品的先进制造服务及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与测试、计量系统、自动化设备及相关业务的研发生产,近年来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和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海贝岭定位为国内一流的模拟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供应商,目前主要业务包括智能计量及SoC(系统级芯片)、电源管理、非挥发存储器、高速高精度 ADC(模-数转换器)及工控半导体等五大领域,重点发展消费类和工控类两大板块业务。其中,上海贝岭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149.67亿元。
澜起科技主要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包括两大产品线,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和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
晶门半导体主营业务是设计、开发和销售专有集成电路晶片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业务。
深桑达A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为电子信息产业,此外还涉及到电子物流服务业、电子商贸服务业、房屋租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为25.21亿元。此外,深桑达A子公司中国系统是易捷行云第一大股东,持26%股份。
南京熊猫主要业务为现代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和服务型电子制造。振华科技主营业务为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现代服务业。
中电光谷成立于2013年,以构建全国领先的“产业资源共享平台”为战略目标,全面推行“系统规划方法论”和“综合运营方法论”,探索产业园区的新时代运营模式。其主营业务为主题产业园区的开发和运营。
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电金信”)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电子整合核心资源推出的全新品牌,定位为基于全栈信息技术的金融数字化咨询及软件提供商,聚焦“金融+生态”,依托中国电子的核心技术优势和组织平台,构建金融数字化咨询及软件服务能力。
中电金信在全国设有21个研发机构,形成了包括业务咨询、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实施、云架构迁移、运维运营、质量安全保障和系统集成等全栈式的金融科技服务和产品。在技术中台层面相继推出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金融PaaS平台、数据中台、移动应用平台、AI行业平台和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在数字化应用系统层面,构建了包括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信贷管理、贸易金融、开放银行、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远程银行、数字化营销、智慧渠道、全面风险管理和金融财务管理等具产品体系。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华大半导体”)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电子整合旗下集成电路企业而组建的专业子集团,主营业务为智能卡及安全芯片、模拟电路、液晶驱动、功率器件等,主要产品种类包括: 工控MCU、功率及驱动芯片、智能卡及安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新型显示芯片。
华大半导体以芯片设计为核心,积极布局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智能卡、显示及多媒体、导航五大产业。形成以规划管控、资源经营的统筹管理,旗下子公司以专注产品/行业领域为主的经营模式bob博鱼官网,促成子公司各具在细分行业的领头实力,加之顶层战略布局,从而打造集成电路板块的航空母舰。
华大半导体自成立之初便主攻车载和工控方向的MCU,同时注重生态建设,为本土客户量身打造一体化开发环境(IDE)、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中间件,提供从开发板、烧写器到基础固件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中国电子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电财务”)成立于1988年,业务经营主体主要为内部财务。中电财务作为公司的金融平台,主要服务于集团内部企业。
基于对数字化和信创化的深入思考,中国电子构建了被称为“PKS”的完整国产安全数字底座,布局国产计算产业链、安全产业链和关键制造环节。
PKS体系是由中国电子自主创新构建的安全体系,在被誉为“中国架构”的“PK” (“P”代表飞腾CPU,“K”代表麒麟操作系统)体系基础上,加入“S-Security”立体防护的安全可信链,筑牢自主核心安全技术的基础和底座。目前PKS体系已在政府、医疗、能源、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绿色计算信息系统的核心基础。例如由中国移动和中国电子旗下长城软件、麒麟软件、中国长城、飞腾等多家单位共同打造的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网信示范营业厅是全国电信行业内首个基于PKS体系打造的网信示范营业厅;文思海辉推出整合生态力量+适配PKS体系+面向金融行业的+全栈IT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保障金融安全性。
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子通过“PKS in”为生态伙伴提供核心能力,“PKS+”为生态伙伴提供发展引擎,与100000+生态伙伴围绕新基建应用场景,打造了2000+硬件方案、3000+软件、200000+软硬件适配。近日,中国电子发布PKS“千千万万”生态建设行动。据中国电子副总经理陈锡明介绍,该行动将以千亿资金为支撑,打造科技创新坚实底座,以千亿基金为引擎,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将实施战略、资本、技术、市场、人才五大赋能计划,培育万名战略科技人才,支撑万亿网信产业集群。
公司作为综合性国有IT企业集团,规模优势明显,多家上市子公司和非上市板块保持突出的细分行业地位。其中,下属公司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中电金信在银行IT领域市场份额保持第一。2020年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位列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第五名,多个细分行业地位突出。
公司业务集中于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业务多元化程度高有助于分散风险,近年来在信息服务及高新电子业务收入增长带动下,公司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末,公司获得的银行授信总额为3522.21亿元,尚未使用额度为2362.67亿元。此外,公司下属A股及H股上市子公司较多,且所持股权基本无质押,具有多元化的资本融资渠道。
受计提大规模资产减值影响,近年来公司利润波动明显,其他收益及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较大。2018年和2019年公司营业毛利率分别为10.95%和11.29%,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1.01%和11.66%,营业毛利率低于期间费用率使得三费后利润为负,2020年以来得益于收入占比较大的信息服务业务毛利率上升及新型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三费后利润由负转正。2021年上半年,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公司确认较大规模信用减值损失,未来盈利能力和资产减值压力有待关注。
近年来国际环境变化较大,加之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内整体贸易环境尚处于恢复中,公司贸易业务易受国际环境变化影响。
√ 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企业,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
√ 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5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
√ 中国电科的15家上市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凤凰光学、声光电科、卫士通、杰赛科技、四创电子、中瓷电子、太极股份、国睿科技、电科数字、天奥电子、东方通信、南京普天、成都普天电缆、东信和平、上海普天。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CET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企业,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
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5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科经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历史变迁。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司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类科研院所及26户企业基础上组建。2017年12月,中国电科完成公司制改制。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截至2021年,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国企改革进入历史关键阶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标志着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都将进入快速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2021年8月31日,中国电科召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指出,在集团党组领导下,集团控股上市公司落实“产业发展主阵地、资产保值增值主力军、对外融资主渠道、体制机制创新主平台”工作要求,整体市值不断攀升。CETC将聚焦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和网络安全四大板块,发展战略清晰,旨在四大板块未来都有千亿级上市公司。
2020 年,中国电科以营收 2358.54 亿元(同比增长8.17%)、归母净利润129.69 亿元(同比增长4.3%),位居世界五百强第354名,创历史新高。2020 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263.8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85.42%。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2611.5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59%,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2347.74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
在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中国电科连续 17 年获得 A 级,成为国资委实施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以来一直保持此优秀业绩的八家央企之一。此外,中国电科还连续 5 个任期获得“业绩优秀企业”和 3 次“科技创新优秀企业。
中国电科聚焦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和网络安全四大板块,旨在四大板块未来都有千亿级上市公司。通过集团内资产注入和集团外外延并购加强市值管理,将旗下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中国电科积极探索推进下属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落实国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精神,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和资产结构,推动所属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科的科研院所改制主要是三种模式:直接打造为子集团或专业公司、纳入现有子集团或专业公司、研究院所企业化运行。自 2002 年成立中电海康子集团起,集团持续进行内部资源整合,按产能联合、区域聚合、专业整合分类等多种组建子集团或专业公司。
“十三五”期间,加快集团体系化改革,围绕 “三层架构、两级经营”的主营业务体系组织建设:“三层架构”指集团公司总部、二级和三级单位。“两级经营”是指二级子集团组建之前,实际经营实体仍然是院所;子集团成熟之后,管理权下放给子集团,由子集团进行实体化运营。通过建立子集团或专业公司,对研究所资产业务进行整合,从而达到现代企业转型的目的。目前改革进程不断加速,子集团框架逐步成型。
中国电科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军品和民品两大部分。2018年,中国电科民品收入为1258.10亿元,占比为57.08%,是典型的军民融合集团。
从集团业务产业链方面来看,集团基本实现电子信息化产业链的全布局,军品方面,承担了国防和军队电子信息装备科研生产及保障任务,如雷达产品既是中游系统级产品,主要给飞机、舰船等配套,同时又是下游整机产品,如防空、空管雷达等。此外指挥控制系统作为下游终端产品,涉及上游配套产业链更为复杂。
中国电科是国内唯一覆盖电子信息全领域的大型科技集团;国内唯一在国家海洋、太空、网络三大战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军工集团;国内唯一能够同时为各军兵种全方位提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军工集团;国内唯一能够为我军各种型号的装备提供各类关键元器件的企业集团。
民品方面,集团坚持自主可控,在一些关键软硬件系统以及终端产品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具有一定市场地位。在上游的基础元器件方面,集团涉猎更广,基本可以覆盖集团中下游产品需求。民品业务发展也较为迅速,各产品在国内市场保持高占有率,其中安防监控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视频监控产品位居国际第一,特种通信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以及国产太阳能光伏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 85% 以上。
中国电科的上市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凤凰光学、声光电科、卫士通、杰赛科技、四创电子、中瓷电子、太极股份、国睿科技、电科数字、天奥电子、东方通信、南京普天、成都普天电缆、东信和平、上海普天。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002415.SZ),成立于 2001 年,并于 2010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杭州为中心,建立辐射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以及加拿大蒙特利尔、英国伦敦的研发中心体系,并计划在重庆和石家庄进行研发投入。公司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业务聚焦于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为公共服务领域用户、企事业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提供服务,致力于构筑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慧城市和数字化企业,致力于为人类的安全和发展开拓新视界。
公司全球员工超42,000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超20000人,研发投入占全年营业收入 10.04%(2020年),绝对数额占据业内前茅。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
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卫士通”,002268.SZ)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安”)控股子公司。公司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电科、中国网安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唯一资本运作平台和重要产业平台。
公司始终专注于网络信息安全,为党政、军队、大型央企等客户提供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在加密认证类产品市场长期保持领先,在高安全信息系统集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成功在业内树立起“信息安全国家队、密码产业主力军”的品牌形象,已发展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型综合类安全企业。
经过20多年发展,公司构建了覆盖芯片、模块、平台、整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与安全服务的产品体系,业务横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场景,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5G、云安全、物联网安全、安全整体保障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创新。
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持续参与支撑国家顶层规划、国家标准和重大行业标准的制定,承担了国家核高基专项、国家863和S863专项、科技部5G专项等重大科研创新项目。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000家,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9.3阅兵等多个国家重大活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股份”,002368.SZ)是国内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和关键行业信息化的领先企业,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聚焦政务、公共安全、国防和企业等领域,重点发展行业智能应用、云服务、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自主可控,着力打造数据服务、业务流程和自主可控等核心技术能力。面向政府、公共安全、国防、企业等行业提供信息系统建设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服务,涵盖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应用、数据运营、网络信息安全等综合信息技术服务。
成立三十余年来,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砥砺奋进,精耕细作,打造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全行业、全领域的业务覆盖,是国家重大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和工程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电子政务政策和相关标准制定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为党的领导和国防、外交、公共安全、宏观经济、金融、民生服务、工业生产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支撑作用,主要客户包括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大型集团企业等。
中电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科数字”,600850.SH)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大陆IT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目前公司共有员工3000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数据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在金融、运营商、互联网、制造、零售、能源、交通、政府和公共服务等行业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公司将重点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构建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云网融合数字底座,提供安全可信的“云-边-端”一体行业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数据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专项服务与常续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公司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通用信息化解决方案和针对细分行业的专业化行业解决方案。通用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多云及混合云管理、应用上云及应用现代化、云原生数据湖、软件定义网络、数据中心智能运维、智能云视讯等。
此外,面向行业特定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在金融科技行业有金融交易低延迟网络、金融网上交易、金融 IPv6合规等;在运营商与互联网行业有运营商流量清洗、云资源池集成、SD-WAN 智能广域网、新一代数据中心等;在大型企业行业有智慧工厂、无线仓储管理、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在政府和公共服务行业有智慧城市、智能能源、智慧公安、智慧水务等。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赛科技”,002544.SZ)成立于 1994 年,并于 2011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公网通信、专网通信、智能制造三大业务。公网通信主要业务是咨询与规划设计、通信总承包、监理、5G 轻量化网络设备、基站能源管理产品、天馈产品等。专网通信主要业务是城市轨道交通、人防、电力、公安、应急管理、高速公路、智慧水务、智慧燃气等的专网通信解决方案。智能制造主要业务是提供行业高端 PCB 制造,电装及组件制造、时频器件等。
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芯”),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骨干科研单位, 中科芯具备集成电路设计、掩模、制造、测试、封装、可靠性、应用支持等完整的产业链,主要产品有 FPGA、CPU、DSP、MCU、SoC/SiP、EEPROM、DDS、 AD /DA、ASIC、电源管理等芯片,以及模块、板卡、组件、微系统等集成产品, 并拓展到安全通信、工业控制、智慧家居、穿戴式设备等物联网领域。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中科芯已成为国家集成电路的重要综合服务平台,建有自主可控的掩模制造平台、特种特色的工艺技术平台、国家高密度陶瓷封装工 程中心、完整体系的检测服务平台、可定制化的微系统制造服务平台,可面向全 行业提供一站式多进多出服务。中科芯创造了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历史上的多项第一,承担过 800 多项国家 重点科研任务,获得国家级奖项 18 项,省部级奖项近 200 项,是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力量。
中国电科云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注册资本10亿元,总部位于北京市,在上海、成都、合肥、南京等地设有分公司。中国电科云公司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打造面向党政军的自主安全云、做国家数据守护者”战略目标,聚焦“云+数+合规”主责主业,具有“自主云、安全云、云上云”三大特征,为党政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全方位、成体系、全流程的自主安全云产品和服务,响应国家“新基建”战略,以强大的算力和数力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国产自主安全云,中国电科云聚焦内生安全,实现了全部源代码自主安全,深度适配申威、龙芯、飞腾等国产服务器以及普华、麒麟、绿地等国产操作系统。在全流程云服务方面,中国电科云充分发挥顶层规划设计能力,聚焦解决用户根本问题,实现从咨询规划、平台建设、迁移上云到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同时,依托国家重大工程,中国电科云公司在全国布局“三横三纵”云数据中心,在银川成立了西部云基地。
中电科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材料公司”),于2019年3月28日在天津注册成立,由集团公司主导,由电科2所控股的山西烁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电科13所控股的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科46所控股的中电晶华(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及电科55所控股的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构成,同时托管电科46所。
材料公司“实现半导体核心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和产业化”为主责,以“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以及新型电子功能材料的研究、生产、制造”为主业,产品分为三大板块(核心产品、工程保障产品及新产品研发),28个产品系列,涵盖了半导体、光电子和电子陶瓷与基板三大材料领域。植根军工、立足产业,肩负着保障我国核心关键电子功能材料自主可控和新型电子材料自主创新的神圣使命。
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博电子”),主要从事有源相控阵 T/R 组件和射频集成电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博电子是参与国防重点工程的重要单位,长期为陆、海、空、 天等各型装备配套大量关键产品,确保了以 T/R 组件为代表的关键军用元器件的国产化自主保障。民用领域,国博电子主要产品的性能指标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博电子作为基站射频器件核心供应商,在 B01 的供应链平台上与国际领先企业,如 Skyworks、Qorvo、住友等同台竞争,系列产品在 2、3、4、5 代移动通信的基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博电子2020年营业收入22.12亿元,归母净利润3.08亿元,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 4.62 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 7.50%,并于2021年9月,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随着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入和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加速,我国电子产业仍然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电子产业将进一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渗透将不断深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将蓬勃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将渗透到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强劲,这为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同时,产业格局将孕育新一轮重大调整,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服务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将不断升级,产业整合和分化加速,产业整合进一步增加。
根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预计集团内资产注入和集团外外延并购是两大途径。作为肩负国防现代化、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使命的大型国有科技集团,中国电科需要落实国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精神,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和资产结构,推动所属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受国家或集团相关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国企改革进展存在不确定性。
信创四巨头(三) 中科院:控股企业237家,孵化中科曙光、寒武纪等43家上市公司
√ 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日常工作受国务院指导。
√ 中科院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寒武纪人工智能处理器,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从发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到建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通与无线传感试验网,中科院成为网络科技和网络产业的开拓者。
√ 中科院共拥有11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承担3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6.9万余人,在学研究生7.9万余人。
√ 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实行“一院两制”,各大研究所需要靠自己谋生存,图发展,调整科研体制,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应运而生。截至2022年,中科院计算所已孵化了中科曙光(603019.SH)、寒武纪(688256.SH)、晶上、天玑、睿芯、物栖等高新技术企业,而中科曙光又孵化了海光信息、中科星图(688568.SH)等企业。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日常工作受国务院指导。中科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中科院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全院共拥有11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承担3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其正式职工有6.9万余人,在学研究生达7.9万余人。
载人航天及载人深潜,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自主研制的氯霉素、青霉素,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有限元方法……建院以来,中科院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自主发展了一系列战略高技术领域。
中科院控股企业遍布各个省份,公司官网显示,仅旗下控股的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控股)就有持股企业50余家,分布于全国11个省、直辖市的13个城市,行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环保及新材料、基金投资、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院所投资企业有39家上市公司,其中科创板3家,在国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资本市场“国科系板块”。
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科院面临着重大变革。首先是研究所的科研方向由为国防建设服务转变为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向通用市场,为促进我国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产品推广应用做贡献。
另一方面,由国家下达科研任务,国家拨款搞科研的时代已经过去。1988年初,中科院在院长周光召的主持下,实施了“把主要力量投入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主战场,同时抽调精干队伍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跟踪”的方针,即“一院两制”。对从事应用研究的所,要求80%的人员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对其事业费的投入逐年减少20%。面对突来的新形势,各大研究所需要靠自己谋生存,图发展,调整科研体制。为此,研究所除正在承担科研任务的科技人员外,鼓励其他科技人员组织起来走上社会,了解市场需求,参与竞争,面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去争取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在这个时期,研究所在科研工作上遇到了新的突破口,一是为了能保留其国家研究所地位,为探索科学技术前沿课题继续作贡献。二是争取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任务以及成立公司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商品。
1984 年,柳传志与中科院计算所10位职工,用20万元创办了计算机公司,成为后来的联想集团。受此启发,中科院计算所率先想出了企业孵化的技术转移途径。计算所于2007年全资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方式投资计算所技术成熟团队项目。此投资模式使计算所的技术通过这些投资企业成功走向市场,真正实现产业化。后期孵化公司融资后,可以根据市场估值转让股份,从而形成资本积累;同时成立产业基金,积极参与孵化公司的融资。截至2022年3月,计算所已孵化了中科曙光(603019.SH)、寒武纪(688256.SH)、晶上、天玑、睿芯、物栖等高新技术企业,而中科曙光又孵化了海光信息、中科星图(688568.SH)等企业。
中科院拥有物理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和软件研究所等100多个研究所,下面重点介绍与信创产业相关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以及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
随着学科与技术发展,从计算所陆续分离出中科院微电子学研究所、计算中心、软件所和网络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以及联想、曙光等高技术企业。六十多年来,计算所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根据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11月,计算所获得国家、院、市、部级科技奖励24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55项,院、市、部级科技奖励190项。知识产权奖项方面,计算所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近十年授权专利转化率达到40%,2010年至今获得12项中国专利奖和北京市发明专利奖。
2010年 4 月,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联合兴建的“龙芯产业园”在中关村开工,“曙光研发基地”也正式落户中关村北部集聚区。随后,“龙芯 CPU 技术及系列产品”、“曙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已经开始实施转化。2002 年 8 月,计算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枚通 用 CPU 芯片龙芯 1 号。在国家 863 计划支持下,曙光公司与计算所先后成功研制曙光一号多处理机、曙光 4000L、曙光 4000A和曙光 5000。2008 年 6 月,首台国产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 5000A 研制成功,从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制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简称:软件所)成立于1985年3月1日,是一所致力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重点学科领域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等,目前已孵化中科软(603927.SH)、中科方德等企业。
2019年4月26日下午,在中科院软件所主办的首届智能软件国际论坛上,软件所公开智能操作系统FactOS v1.0及配套工具。目前,FactOS已与华为昇腾处理器Atlas系列、寒武纪智能芯片进行了深度适配,说明了FactOS可作为自主无人系统开发、部署和运维的基础,能够为AI应用和底层芯片之间搭起了桥梁,驱动更多的人工智能芯片,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现代农业等领域。
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12月,软件所现有在职职工705人,其中科技人员628人、管理支撑人员7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在获奖方面,截至2020年12月,软件所获院、省部级以上成果奖4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2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领域第1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出自软件所。
中科院的控股企业广泛分布于新材料、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和科技金融等领域,据企查查显示,中科院目前控股的企业为237家,间接持股的企业有999家。下面介绍中科院在信创产业上主要的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曙光,603019.SH),成立于2006年3月7日,2010年12月31日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中科曙光的母公司为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现持股比例为18.36%,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科曙光是国内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存储产品,并围绕高端计算机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不仅提供计算、存储、安全到数据中心等ICT基础设施产品,还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先进计算业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系统服务解决方案。自成立以来,中科曙光硬件产品、解决方案、云计算服务等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能源、互联网、教育、气象、医疗及公共事业等社会各个领域。
目前,中科曙光已累计建设五十余个城市云计算中心,初步形成了规模性云数据网络平台。凭借安全可信的技术能力、全场景覆盖的全栈服务、高效敏捷的交付能力,曙光云入围中央国家机关2021年云计算服务协议供货采购供应商名录。公司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获得专利授权4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项,实用新型14项,较好地建立和维护了公司知识产权体系,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据公司财报显示,中科曙光2021年前三年季度营业收入达到64.9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6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曙光是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光信息)的最大股东。海光信息是少数几家同时具备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与海光协处理器(DCU)。2021年11月8日,海光信息与中信证券签署IPO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上市。财务数据显示,海光信息的营业收入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从0.48亿元增长到10.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1.41%,增长飞速。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寒武纪,688256.SH)由陈天石与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于2016年3月15日成立,2019年9月30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7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寒武纪的第二大股东,现持股比例为16.41%。
寒武纪的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与上述产品配套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已广泛应用于知名芯片设计公司、服务器厂商和产业公司,辐射互联网、云计算、能源、教育、金融、电信、交通、医疗等行业。
寒武纪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家全面系统掌握了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能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2017年12月,寒武纪获得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颁布的“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100强”奖项。2019年6月,寒武纪入选《福布斯》杂志中文版颁布的“2019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软,603927.SH)成立于1996年,2000年10月11日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9月9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母公司为中科院软件所,最新持股比例为23.45%。
中科软是中科院软件所实施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产物,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核心,业务涵盖应用软件、支撑软件、系统集成等应用层次。中科软可为客户提供大型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是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应用、服务的智能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覆盖保险、银行、医疗、邮政、通信、交通、纪检等多个领域。
目前,中科软已与Microsoft、IBM、DELL、Oracle、H3C、Lenovo等公司达成合作关系。2019年,IDC《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中指出,保险细分行业中,中科软具备绝对优势,其产品保险云解决方案细分市场厂商份额为36.2%,在云解决方案细分市场厂商份额中排名第一。根据公司财报,中科软2021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6.1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为1.71亿元。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002230.SZ)在1999年12月30日成立,2007年4月26日变更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其中,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63%,而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母公司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持股比例100%。
科大讯飞从事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是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金融、司法、医疗、人工智能、汽车、企业数字化等领域。
官网显示,2021年科大讯飞C端硬件产品在“618大促”中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08%,AI办公类产品连续三年获得京东、天猫双平台销售额冠军。基于上述产品的AI+办公综合解决方案,已经累计覆盖超过2,000家单位和企业,会议办公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加快企业信息流转,助力政府和企业管理提质增效。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智能办公、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已经实现了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根据公司财报,科大讯飞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5.4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10亿元。
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方德)是主要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之一,成立于2006年,第一股东为中科曙光,持股比例为20.04%。中科方德致力于操作系统技术与产业进步,拥有成熟完善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产品线,提供信息安全、云计算、高可用集群软件等工具和解决方案,重点服务于电子政务、通信、国防军工、金融、科教文卫、能源、交通等行业和领域。
中科方德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重庆、哈尔滨、青岛、成都、深圳、乌鲁木齐、西安、沈阳、长春、无锡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中科方德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21年,中科方德入选2021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榜单、2021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型)名单。
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红旗),由中科院软件所在2000年6月创立。大股东为中科院软件所所持有的北京科软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0.54%,实际控制人为中科院软件所。1999年,作为国产自主基础软件的旗帜,红旗操作系统于中科院软件所诞生,于是,中科红旗作为红旗操作系统的首家操作系统厂商,开始市场化运作模式。
中科红旗业务覆盖软件研发、集成电路设计、教育培训、创投、产业园开发建设运维、大健康、新能源、文化、咨询、农业科技等板块,产品涵盖了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高可用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客户广泛分布在政府、邮政、教育、电信、金融、保险、交通、运输、能源、物流、媒体和制造等各个行业。到2012年,中科红旗连续七年蝉联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2005年bob博鱼官网,中科红旗率先在自主可控软件类企业中实现年度盈利,哈佛商学院将中科红旗的成功发展历史加入其全球教学案例。但2014年,在成立初始便成为民族之光的中科红旗,由于经营不当宣布破产,被五甲万京信息产业集团收购。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龙芯中科)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通用处理器研发商。2010年由中科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改建,旨在将龙芯处理器研发成果产业化。龙芯中科目前的第二大股东为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1.52%。
龙芯中科属于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主要从事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设计工作。龙芯中科基于信息系统和工控系统两条主线开展产业生态建设,面向网络安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工控及物联网等领域与合作伙伴保持全面的市场合作,系列产品在电子政务、能源、交通、金融、电信、教育等行业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龙芯中科的产品龙芯3系列主要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最新产品是龙芯3A5000系列,单核性能提升50%,功耗降低30%,与国内采用引进技术的CPU相比在性能上优势明显。龙芯中科在2021年6月28日向上交所提交招股书,于12月17日获科创板上市委会议通过。
2019年,美国商业部将我国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上述提及的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和科大讯飞也在其列。为此,中科曙光表示,这将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的日常运营,也影响了公司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正常合作。而科大讯飞的公告称,被列入实体清单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此情况已有预案,将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面对美国卡脖子清单,2020年9月,中科院院长也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发布会上表示:面临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会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中科院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
中科院控股公司数量日渐增长。据官网显示,目前从中科院科研成果产业化中成长起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包括43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大型企业。自2019年科创板推出以来,还有7家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中科院控股企业涉及行业广泛,据企查查显示,仅国科控股的控制企业便有222家,间接持股的企业有971家。其中,上述所列举的主要上市公司和主要非上市公司大多在信创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科曙光是中国信息产业、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全国50多个城市部署了城市云计算中心,研发的“星云”成为世界上第三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龙芯中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在网安通信、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领域。在金融领域,国内多家一线金融机具厂商已经推出了数十款基于龙芯CPU的现金类和非现金类解决方案,并在多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落地应用。自2018年来,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多家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CPU芯片,并成功应用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客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领域客户,并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类业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我国数字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之“新基建”的推动,未来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必将更加丰富多元,产业需求必将更加复杂多样。“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之路。企业要实现产业报国,必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实力,特别是要具有相对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价值链,能形成优势产业或核心竞争力。”2020年12月,联泓科技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交易,其采用了中科院的DMTO等技术。国科控股董事长索继栓接受采访时说道,“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的高端产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进而带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中科曙光的曙光智算服务全面升级,“算力链接价值”成为曙光智算新的品牌主张。同年,中科方德同时入选“2021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实力前百强企业”“2021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型)”两大重要榜单。近年来,中科院控股企业品牌持续增值,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得益于中科院持续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对科技产业的充分认可。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2021年,华为提出面向未来,构建鲲鹏、昇腾、HMS、鸿蒙、华为云、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六大数字技术生态,弥补了我国信创产业链上的多处短板。
√ 华为收入侧营收同比下降,净利润大幅提高,成本侧的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居于近十年最高位。2021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368.1亿元,同比下降28.6%,净利润为1137.18亿元,同比增长75.9%;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142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2.4%,其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
√ 目前华为生态已实现终端装机量突破2亿,硬件生态厂商1800多家、合作伙伴400多家、开发者130多万个,并广泛应用于政府、城市、汽车等多个行业。2022年,华为将围绕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全力推进信创产业生态构建,而其他信创企业将通过加入不同信创路线,持续推动信创路线的优化和融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多亿人口提供服务。2021年,华为提出面向未来,构建鲲鹏、昇腾、HMS、鸿蒙、华为云、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六大数字技术生态。
华为主要业务为四大板块,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其他业务。运营商业务包括5G无线网络、智能运维、数字能源等;消费者业务主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音响、可穿戴设备、VR、路由器等设备及配件;企业业务主要有企业网络、数据储存、华为计算、机器视觉等解决方案;其他业务则主要为华为云计算。另外,华为面向数据中心推出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系列产品,在实现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融合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定义实现管理、备份、容灾等功能的按需加载,并可通过预集成实现一体化交付。
1987年,华为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往后数十年,华为主要经营PBX业务,将市场由中国农村拓展至中国主要城市,1995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1999年至2008年,华为开始在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等世界各地设立研发中心,并与西门子、赛门铁克等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各类产品,成为多家公司的供应商。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2008年华为在移动设备领域排名全球第三。2013年,华为作为欧盟5G项目主要推动者,发布5G白皮书,积极构建5G全球生态圈,此后,华为在多个国家建立5G创新研究中心,并于2017年在全球十余个城市与30多家领先运营商进行5G预商用测试,性能全面超越国际电信联盟(ITU)要求。同年,公司业务清晰划分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华为云,均取得显著成果。2018年,华为发布全球首个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的昇腾系列芯片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80。2021年,华为正式发布“鸿蒙”HarmonyOS2.0操作系统及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
2021年,华为实现营业收入6368.07亿元,同比下降28.6%;净利润为1137.18亿元,同比增长75.9%。手机业务受到谷歌GMS禁令和芯片供应影响导致消费者业务收入下降,进一步影响了营业收入的下滑。净利润的增加主要由于出售部分业务的收益、经营质量的改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2019年至2021年,华为营业收入分别为8588.33亿元、8913.68亿元及6368.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26.56亿元、646.49亿元及1137.18亿元,营业收入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净利润大幅提高。
分业务来看,在运营商业务领域,2021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815亿元,同比减少7%。公司累计签署了3000多个5G行业应用商用合同,推动5G在制造、矿山、钢铁、港口、医疗等行业规模商用。在消费者业务领域,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降50%,但智能穿戴、智慧屏、TWS耳机及消费者云服务均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可穿戴设备和智慧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超过2.2亿台,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在企业业务领域,华为取得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024亿元,同比增加2%。
2021年,面向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制造等重点行业,华为发布了11大场景化解决方案,成立了煤矿、智慧公路、海关和港口等军团,整合资源高效服务客户。全球700多个城市、267家世界500强选择华为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与运营伙伴数量增长到6000多家。
据2021年华为年报表示,华为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11万件)。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营收投入研究与开发,2021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142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2.4%,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目前,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过去十年,华为在研发领域累计投资超过8450亿元,近几年,每年在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超过200亿元。
在2021华为中国生态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共成长,同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全面解读了华为企业BG最新生态战略规划。面向合作伙伴,华为带来鲲鹏计算、昇腾AI、鸿蒙OS、HMS Core、自动驾驶汽车MDC、华为云六大技术生态升级(其中华为的服务器芯片取名为“鲲鹏”,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取名为“昇腾”,华为的自主产权操作系统取名为“鸿蒙”,华为的手机芯片取名为“麒麟”)。从芯片领域的鲲鹏,操作系统领域的麒麟软件,到虚拟化和云技术领域的华为云,在信创的各个细分领域,华为通过技术打磨,产品打造,通过体系的兼容性,为信创发展、信创生态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芯片在信创产业链中是所有硬件设备的核心,华为主要立足于鲲鹏处理器,聚集外部上下游企业,形成鲲鹏信创体系。鲲鹏计算产业计划以新算力成就新经济,致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计算生态,通过对业界提供基于鲲鹏处理器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高效满足市场对“新计算”的需求,支撑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华为秉承“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的计算产业战略来打造鲲鹏生态。计算产业链是一个高度耦合的产业链,既需要有硬件,还需要有由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编成语言共同构成的基础软件。鲲鹏计算产业则是基于鲲鹏处理器的基础软硬件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涵盖从底层硬件、基础软件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2019年的1月7日,华为自主研发的鲲鹏计算正式登场,此后由硬件开发策略出发,华为基于鲲鹏920处理器推出的Taishan服务器为鲲鹏计算生态打造了一个样板。12家整机厂商在随后的时间里基于鲲鹏主板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服务器和PC。为解决中国基础软件的细分产业在全球占比仅有5%的问题,openEuler操作系统、openGauss数据库陆续开源,发布鲲鹏应用使能套件Kunpeng BoostKit和鲲鹏开发套件Kunpeng DevKit,以“共享共建共治”为原则,持续投入开源社区建设,构建鲲鹏生态。目前,鲲鹏产业链上已有神州数码等12家合作伙伴发布鲲鹏整机,海量数据等12个合作伙伴发布openGauss商业发行版,麒麟软件等11个合作伙伴发布openEuler商业发行版。
纵观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全景,硬件方面,围绕鲲鹏处理器,涵盖包括昇腾AI芯片、智能网卡芯片、底板管理控制器(BMC)芯片、固态硬盘(SSD)、磁盘阵列卡(RAID卡)、主板等部件以及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存储等整机产品。基础软件方面,涵盖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数据库、中间件、存储软件、大数据平台、数据保护和云服务等基础软件及平台软件。行业应用方面,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覆盖政府、金融、电信、能源、大企业等各大行行业应用,提供全面、完整、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至此已经成形,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基于鲲鹏的全栈IT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具体包括PC、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虚拟化、数据库、云服务、行业应用等。
民生证券预测,到2023年,鲲鹏计算产业市场规模近1900亿元,其中鲲鹏服务器市场500亿元,鲲鹏PC市场390亿元,其余计算产业配套软件和应用市场1000亿元。鲲鹏芯片作为国产化芯片中性能最为强劲的产品之一,依托华为技术底蕴及生态能力,有望搭建更完善的信创产业。
伴随人工智能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其产业热度也在持续升温。作为华为AI业务的重要战团,昇腾AI的发展备受关注。昇腾计算产业是基于昇腾系列处理器和基础软件构建的全栈 AI计算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包括昇腾系列处理器、系列硬件、CANN(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ural Networks,异构计算架构)、AI计算框架、应用使能、开发工具链、管理运维工具、行业应用及服务等全产业链。
昇腾计算的基础软硬件是产业的核心,也是 AI 计算能力的来源。昇腾计算软硬件包括硬件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使能等。昇腾计算的硬件系统包括:基于华为达芬奇内核的昇腾系列处理器等多样化 AI 算力以及基于昇腾处理器的系列硬件产品;昇腾计算基础软件体系包括:异构计算架构CANN 以及对应的各种运维管理工具和AI计算框架;昇腾应用使能 MindX,可以支持上层的 ModelArts 和 HiAI 等应用使能服务,同时也可以支持第三方平台提供应用使能服务。目前,在硬件开放方面,昇腾AI已经与超过20个硬件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网友手机在日本被偷,旁边就是监控,报警后被告知:那是私人摄像头,警察无权调用
因为没有配套资金,湖南洞口县委书记和县长指挥86名公职人员搞了个“假棚改”
特斯拉电动卡车在美撞树起火,用了190吨水才扑灭!“电池温度537°C,喷出有毒烟雾,封路16小时”!驾驶辅助系统未运行
震惊!瑞典政府推出炸裂新政:所有自愿离开瑞典的移民,每人发高达24万奖励!
Copyright © 2002-2024 BOB博鱼·体育官网入口(官方)APP下载IOS手机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滇ICP备18004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