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扶余王国与扶余市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虽跨越千年时光,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探寻它们的历史脉络时,秽貊族的身影也不容忽视,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秽貊族是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和汉四郡故地古老的地区部族,又称貉、貉貊、秽貉或藏貊。其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当时秽貊族主体分为秽和貊两个不同族群。秽即东秽,分布地域极为广泛,北至黑龙江流域,南及东南海滨,不过主要居住在今吉林省中部的松江平原地区,其东北为肃慎,西为东胡。貊族主要居住在松辽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与秽族毗邻而居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秽貊族开启了迁徙历程。一部分秽貊人向南迁徙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另一部分则向北迁徙至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在迁徙过程中,秽貊族与当地其他民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民族群体,也让其文化在更广阔区域传播,为后来东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秽貊族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松嫩平原出现了第一个国家 ——“秽王国” ,秽貊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后来,在东北地区建立政权的夫余和高句丽,就是在融合秽貊等东北区域民族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夫余是汉朝在东北的地方政权,秽貊族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夫余的政治bob博鱼体育、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夫余受秽貊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农业发展迅速,人口繁衍,逐渐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民族政权,这也为扶余王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 2 世纪左右,扶余王国在东北地区崛起,这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据《三国志》记载,扶余国由北夫余和南夫余组成,南夫余就生活在现今扶余市的区域。扶余王国在秽貊族与当地其他民族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凭借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发展出了相对先进的农业文明,人口不断繁衍,势力逐渐壮大。
到了公元 3 世纪末,扶余王国迎来鼎盛时期,其疆域广阔,南至高句丽,东至挹娄,西接鲜卑,北至弱水(今黑龙江),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这一时期,扶余王国建立起了完善的政治制度,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学习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中原政权的更迭和周边民族势力的崛起,扶余王国开始走向衰落。
这里不得不提到与扶余王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高句丽,以及东渡的传奇故事。传说中,是扶余王子。他的母亲柳花,是扶余王金蛙的婢女,因受日光照射而受孕生下。自幼聪慧,善射,但在扶余国内却遭受排挤。深知自己处境艰难,于是决定离开扶余,寻求新的发展。
他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踏上了东渡的征程。一路上,他们历经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当他们来到一条大河边时,追兵在后,河水滔滔。对着河水大声呼喊:“我是天帝之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将至,如何是好?” 话音刚落,水中突然出现了一群鱼鳖,它们自动排列成桥,让等人顺利过河。成功摆脱追兵后,继续前行,最终在卒本川(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城)建立了高句丽国。
高句丽建国后不断发展壮大,而扶余王国在与周边民族的竞争中逐渐走向衰落,公元 494 年,高句丽吞并了扶余王国,这片土地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隋唐以后,扶余地区先后被渤海国、辽、金等政权管辖。明朝洪武年间设立扶余卫所,“扶余” 这一名称正式确立并沿用至今。清朝时,扶余地区属吉林将军管辖。此后,经历了从新城府到新城县,再到因重名改为扶余县的过程。1987 年撤县设扶余市(县级)bob博鱼体育,1992 年变为松原市扶余区,1995 年重新设立扶余县,2013 年再次撤县设市,由省直辖,松原市代管。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扶余市不断发展,虽然行政区划多次调整,但 “扶余” 这个名字始终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见证着它从古代王国到现代城市的演变。
扶余市境内留存着众多与扶余王国相关的文物古迹,“扶余故城遗址” 是其中的代表。它位于市区西南约 15 公里处,占地面积近 10 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发现规模最大的扶余文化遗址之一。通过对这些遗址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扶余王国时期的建筑风格、生产生活方式等,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除了故城遗址,扶余市还有许多历史建筑,如始建于唐代的兴隆寺塔、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文庙等,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交融的见证。从秽貊族开始,历经扶余王国时期夫余人的聚居,到后来多个民族在此交融汇聚,扶余市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无论是传统习俗、民间艺术还是语言特色,都能看到历史传承与民族融合的痕迹。
扶余王国与扶余市跨越千年的历史关系,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地域发展史诗。而秽貊族作为这条历史脉络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参与了扶余王国的形成与发展,也为扶余市独特文化的塑造贡献了力量。
Copyright © 2002-2024 BOB博鱼·体育官网入口(官方)APP下载IOS手机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滇ICP备18004164号